霜降养生保护脾胃是关键 秋季养生防燥的好方法“朝盐水,晚蜂蜜”

进入秋季 , 最先感受到的就是秋天的燥气 。 中医讲“秋主燥” , “秋燥”除了易伤肺之外 , 也容易耗人津液 , 而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大便干结、皮肤干裂等情况 。 我国民间素有“春夏养阳 , 秋冬养阴”的说法 , 是说秋季阴盛于外而虚于内 , 若不能养阴就易生热病 , 就是我们老百姓说所的“上火” 。 不注意预防秋燥 , 泌尿系统感染就会“趁机发难” 。
一提起“燥” ,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多喝水 。 其实 , 对于预防秋燥来说 , “吃”和“喝”都很重要 , 而且“喝”也不单单指的是喝水 。
在吃方面 , 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, 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、滋阴益气的中药 , 如百合、杏仁等 , 对缓解“秋燥”多有良效 。 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 , 应适当向能养阴、生津、性味甘润的食品倾斜 。
一: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类 , 如麦片、黄小米、玉米、绿豆、白芸豆等;
二:应季的蔬果类 , 如萝卜、绿叶蔬菜、芋头、南瓜、黄瓜、梨、柿子、葡萄、柑橘、大枣、荸荠等;
三:滋阴润燥的荤食类 , 如鸭肉、河鱼、河虾等 。
秋季要多喝水 , 这是毋庸置疑的 。 但如果我们只喝白开水 , 有时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给我们的负面效应 , 因为水分进入人体后 , 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 。 这时 , 可以用“朝盐水 , 晚蜂蜜”的方法“喝走”秋燥 。 方法很简单 , 就是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凉的盐水 , 晚上睡前喝一杯温的蜂蜜水 。 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水分 , 还能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便秘 , 是秋季养生防燥的好方法 。
霜降养生保护脾胃是关键
霜降节气为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 , 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,易导致胃病的发出 。 所以此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、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 。 由于寒冷的刺激,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,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;人体新陈代谢增强,耗热量增多,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,食欲改善,食量增加,必然会加重胃肠功能负担,影响已有溃疡的修复;深秋及冬天外出,气温较低,且难免吸入一些冷空气,引起胃肠粘膜血管收缩,致使胃肠粘膜缺血缺氧,营养供应减少,破坏了胃肠粘膜的防御屏障,对溃疡的修复不利,还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 。
霜降以平补为原则
中医认为:机体功能是与自然界物质交换中处于相对平衡的,而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。 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,在四季五补(春要升补、夏要清补、长夏要淡补、秋要平补、冬要温补)的相互关系上,则应以平补为原则 。 此时还要特别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,活动量不宜过大,不宜过度劳累,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,使阳气外泄,伤耗阴津,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。
秋季水果蔬菜丰盛,但食用时应该选择防秋燥的护阴、滋肾、润肺的果蔬 。
天气渐冷,这一节气中的民间食俗很有特色 。 谚语有“补冬不如补霜降”的说法,而且应先“补重阳”后“补霜降”,认为“秋补”比“补冬”更要紧 。
【霜降养生保护脾胃是关键 秋季养生防燥的好方法“朝盐水,晚蜂蜜”】 秋季的进补要以“润燥、固表、益气”为主 。 如蜂王浆,比较适合身体虚弱的老人,早晚各服一次,对促进睡眠和通便都有一定好处;如西洋参,它是滋阴、生津的,对于肿瘤病人、术后病人、白细胞低的患者,西洋参可以帮助增强机体免疫力 。 其他的慢性病如糖尿病人也可适当吃点西洋参;如高丽参是较为温热,适合手足发凉、怕冷、脸色发白的人,但有痰多、面红耳赤、急躁、口渴、口苦、大便干燥等症的人就不适合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