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盆景】中国盆景流派——岭南派简介


【盆景】中国盆景流派——岭南派简介

文章插图

我国幅员辽阔 , 因为地区情况和天然前提的差别 , 盆景派别较多 ,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 , 传统派别有了进一步的开展 , 并不时呈现新的派别 , 构成百花竞艳的大好局面 。 就传统的五大派别而言又分为南、北两大派 , 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 , 北派包孕长江流域的川派、扬派、苏派、海派(后三派过来统称江南派)等 。
中国的盆景艺术流派积厚流光 , 多姿多采 , 因为各地因具体条件的差别 , 开展很不均衡 , 巨则如浩浩大江 , 细则似涓涓清溪 , 各具作风 , 各有特性 , 争奇斗艳 , 百卉竟开 。 除后面五大派别以外 , 其他一些派别 , 在新的汗青期间 , 也以簇新的风貌 , 趁改革开放之西风 , 大有同川、扬、苏、沪、岭南一争牝牡之势 , 从而创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盆景艺术的昌盛场面!
以“花城”广州为中间的广东盆景 , 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 。 这里天气暖和 , 日照足够 , 雨水充分 , 草木滋养 ,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, 为盆景艺术昌盛供应了极其有益的前提 。 固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 , 但也有数百年汗青 。 清代广东藉著名诗人屈大均 , 在其所著的《广东新语》中就有较具体的记录 。
但是 , 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构成 , 则是本世纪30年月当前的事 。 传统的广东盆景 , 形似北派的“游龙弯”式 , 树干蛇行竖立 , 左右垂臂横出 , 作五托或七托 , 树顶扁平 , 称“古树” , 又叫“将军树” , 这类盆景很费功夫、工夫 , 普通需求三四十年才干成型 。
到上世纪末 , 跟着社会的革新 , 文明艺术的开展 , 特殊是遭到岭南画派的影响 , 一部分广东画家既擅长绘事 , 又爱玩盆景 , 在外型上停止了勇敢变革 , 以画意为本 , 逐渐扩展树种局限 , 成为现今岭南盆景的雏型 。 30年月当前 , 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派别: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 , 树形苍劲淳厚 , 树冠秀茂稀疏 , 构图松散 , 显示原野古木的风韵;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 , 次要应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资料 , 经由经心培养 , 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 , 以萧洒流利为贵;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僧人为首的一派 , 扶疏挺立 , 兀立云霄 , 技托虽少而不觉充实 , 委婉简括 , 庸俗天然 , 很有点郑板桥“冗繁削尽留清癯” , 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的诗意 。
新中国建立后 , 由孔泰初担负手艺指点的广州盆景协会 , 以西苑为研讨基地 , 将三个派别的长处会合起来 , 融为一体而成为完好、共同的岭南派 , 使岭南盆景的艺术外型愈加变化多端 , 绰约多姿 。 诸如秀茂雄奇的大树型、扶疏挺立的挺拔型、野趣横生的自然型、干矮叶密的叠翠型等等 , 就总的艺术风格言 , 能够归纳综合为8个字:雄壮苍劲 , 流利天然 。
岭南派作风创始人之一的孔泰初 , 从19岁起就致力于盆景艺术奇迹 , 创始“蓄技截干”法 , 具体操作办法是:在树木的第一节枝(即骨干上的侧枝)长到所需求的粗度时 , 停止强度剪截;同时选留角度、地位合适的第二节枝(或芽) , 待第二节技蓄养到所需求的粗度时 , 又加剪裁 , 以下第三节、第四节……都按此法停止 。 普通每一节枝上留两个左右的小技(或芽)一长一短 , 经多年修剪后 , 枝干的比例均匀 , 迂回无力 , 其枝托“上翘如鹿角 , 下垂如鸡爪” , 古拙入画 , 有跃枝、飘枝、摊枝之分 , 每一枝托的第二、三、四层的枝爪 , 请求逐步减细 , 散布平均 。 枝托(相当于北派的枝盘、云片、枝片)是岭南派外型的根本技法 , 有很高的审美代价 , 春夏秋冬 , 四时可赏:春季萌芽 , 新绿点染;冬季浓烈 , 翠盖堆叠;春季霜降 , 黄叶自俏;夏季天寒 , 角爪生辉 。 偶然为了欣赏枝托的角爪美 , 成心摘去叶片 , 称为“脱衣换锦” , 这是其他盆景派别难以达到的艺术结果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