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什么吃元宵呢?


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什么吃元宵呢?
元宵是用糯米粉制成的食品, 旧时曾称作“圆子”“汤圆”“糖圆”“团子”等 。 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什么吃元宵呢?
其实我们从这些名字业可以看出来, 元宵的名字都与“团圆”音近, 取团圆之意, 又逢十五月圆之夜, 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, 和睦幸福, 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, 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。
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?
第一种说法
民间相传, 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。 据说, 楚昭王复国归途中泛舟长江, 见江面上漂着个浮物, 色白微黄, 船工捞起来献给楚昭王 。 昭王食之, 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, 味道鲜美 。 昭王于是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供臣民食用, 以庆祝家国团圆 。 这一天, 正好是正月十五, 后世相沿成习 。
第二种说法
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 。 据记载, 唐朝时, 元宵节吃“面茧”“圆不落角” 。 到了南宋, 出现了“乳糖圆子”, 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 。 宋代周必大所写的《元宵煮浮圆子》诗, 里面有“星灿乌云里, 珠浮浊水中”的诗句 。 及至明朝, “元宵”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。
第三种说法
有一种说法, 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, 做了大总统, 他一心想当皇帝, 又怕人民反对, 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 。 因为“元”和“袁”、“宵”与“消”是同音的, “袁消”有“袁世凯被消灭“之嫌, 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, 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 。 这便是传说中汤圆名称的来历 。
第四种说法
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什么吃元宵呢?相传, 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, 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, 每月逢三上天回禀 。 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, 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:“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 。 每日辛勤劳动, 从不歇息, 长此下去, 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, 不能生产, 必将影响贡献 。 ”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 。 太白金星奏道:“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, 给百姓们吃些药, 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, 自然就会休息 。 ”玉帝准奏, 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。
夏历腊月初八早上, 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, 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、豌豆、蒜苗、豆腐和肉颗颗, 百姓们吃了, 果真慢慢地“疯”了起来:女的缝新衣、绣花鞋, 男的杀猪、宰羊, 都不想下地干活 。 过了腊月二十四日, 疯人药性大发 。 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, 西家邀客喝酒 。 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, 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, 围在桌旁, 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 。 从正月初一起, 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, 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 。 有的画着花脸, 敲锣打鼓四处游街;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, 八方去拜年 。
正月十三日, 灶神菩萨上天奏道:“大王, 不好了, 百姓们全疯了!光吃光耍, 一样活不干, 这样下去, 如何得了 。 ”玉帝闻奏, 十分惊诧, 即命群臣再议良策 。 太白金星又奏:“若要治好百姓疯病, 可令药王菩萨设法 。 ”玉帝准奏, 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。
正月十四日晚, 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, 里面放些芝麻、核桃、白糖等清醒剂, 百姓们吃了, 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, 家家照旧男耕女织, 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。
【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什么吃元宵呢?】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, 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。

    推荐阅读